想配助听器,这几个问题需弄清楚
1176
2024-03-04
接触一个新鲜事物,否定与过于肯定都会影响我们对其效果的判断,正确认识,合理期望值很重要。对于助听器而言也是如此,否定其作用,将会拒绝使用,无法改善听力问题;而期望值过高,则稍有不如意就会有失落感,觉得助听器和想的不一样,不如想象中的效果好。
那么,如何正视助听器效果,建立合理期望值呢?搞清楚这几个问题很重要!
戴上助听器马上就能听得很好?
有少部分的用户可以在初次佩戴助听器就能有一个理想的效果,而大部分的听力损失人士,往往由于听损初期“能拖就拖”的做法,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,戴助听器后一般需要1到3个月的适应期,有的甚至更长。
第1周:每天佩戴1~2小时,建议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。主要是在家中,重新熟悉和分辨各种声音。初戴助听器时,不建议去太嘈杂的环境,以防耳朵不适应太多的声音。
第2周:每天佩戴3~4小时,可以戴上助听器到户外比较安静的地方,例如小区楼下公园等,熟悉以前的环境,看是否可以分辨这些环境中的声音。
第3周:每天佩戴5~6小时,可以走入公共场所,如超市,商场等。这个阶段建议佩戴者多和别人进行交流,这样有助于熟悉谈话者的言语以及控制自己的讲话音量。
第4周:经过前三周的适应,大部分助听器佩戴者可以完全适应,除了睡觉,洗澡洗头等特殊情况外,可全天佩戴。可以尝试打电话,看电视等,这时会发现与别人交流也轻松多了。
所以,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期望戴上助听器就能听得很好,那么在佩戴初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,对助听器感到失望,而放弃佩戴。
戴了助听器能跟以前一样吗?
当然不是!
助听器不能替代耳朵,再智能再昂贵的助听器也无法代替我们耳朵内死去的听毛细胞。我们要知道助听器主要是辅助我们听见声音,促进日常沟通,而不是还原听力!
助听器能解决所有听力问题吗?
产生听力问题的原因很多,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也都不尽相同,助听器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听力损失问题,但如果听力损失过重,已经没有残余的听毛细胞,又或者是听神经的问题,那么助听器的补偿效果也是无法预期的。尤其是一些高频损失非常严重,而低频又还可以的听损人士,可能需要借助唇读及面部表情去更好地理解对话。当然,如果听力损失已经达到极重度且佩戴助听器收效甚微,那么应尽早考虑人工耳蜗等其他听力补偿方式。有了助听器就成了顺风耳?
答案肯定是NO!
一般助听器的最佳听声距离大约在2-3米,超过这个距离,助听效果就会受到影响。如果您想听得更远,可以需要借助一些助听器辅件来实现,比如通过无线技术,将远在另一边的语音通过助听器直接传入到耳朵中,这样既不会产生声能的衰减,也能避免受其他噪声的影响,听得清晰也省力。戴了助听器就一劳永逸了?
佩戴助听器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,它不是普通的商品,随着听力的变化以及适应度的改变需要定期进行调试。同时,由于它是一个小型的电子产品,且需要每天佩戴,因此它也需要定期地保养与维护。如果您可以定期花点时间去调试、保养,那么它就能更好的服务听损人士。毋庸置疑,助听器对大多数听损患者都是有帮助的!建立合理的期望值,让助听器帮助听损患者更好沟通、学习、工作与生活社交。